阅读指导
这首诗收录于《我的记忆》,属于诗人早期的创作。在诗人早期创作中,多半的主题都在描写“愁”与“爱”,这是20岁出头的敏感、内向男青年的情绪主旋律。但是若认为这些“哀愁”是无病呻吟就错了,要将诗人的“哀愁”放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审察,当时社会动荡、报国无门,所以诗人的诗歌中经常会出现惶惶不安的“流浪人”、“夜行者”,他们为了实现不了的、美好的理想而郁郁哀愁。
残月是已死美人,
在山头哭泣嘤嘤,
哭她细弱的魂灵。
怪枭在幽谷悲鸣,
饥狼在嘲笑声声,
在那莽莽的荒坟。
第一句写得非常有感觉,用“已死美人”来形容“残”月,而且它还在“嘤嘤”哭泣,给全诗笼罩了一种神秘的气氛。枭在中国古代常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动物,这三句描写了阴森森的景象,从视角到听觉进行了过渡。
在这样一种地方,到处都是黑暗,恐怖占据主导,怎么能不让诗人感到压抑与失望呢?“流浪人”找不到前进的方向,他丧失了最后的希望。
此地是黑暗底占领,
恐怖在统治人群,
幽夜茫茫地不明。
来到此地泪盈盈,
我是飘泊的孤身,
我要与残月同沉。
诗歌鉴赏
这首诗从视觉入手,从“流浪人”的角度看到了凄惨的白月,然后又听到了“怪枭”与“饥狼”的怪叫,在环视四周,发现自己处在一个茫茫不明的所在。“流浪人”怎能不感到恐怖无助呢?诗人用了很多恐怖的意象来刻画“流浪人”的环境,这样的环境传递了诗人的情绪。我们可以将这样险恶的环境看作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曲折的隐喻,但是诗人对于这样的压抑却是无力反抗的,他对于理想的追求只能是柔弱的放弃,他认同了自己是“漂泊的孤身”,但是他仍要为自己的理想放弃生命。可以说这种情绪的传达对于诗人来说是真实的,也代表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于自身命运的一种体察。
www.novelser.com